公告

敬請期待飛利浦HD2079產品評測
顯示具有 九陽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九陽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10月5日 星期六

豆漿機產品分享:飛利浦HD2079 (一) 外觀規格檢視






知道了有朋友在燦坤買了一台飛利浦HD2079之後,我死皮賴臉的拜託人家借給我。禁不住我三番兩次的苦苦哀求,朋友林大善人終於答應把這台豆漿機借給我。先把這台豆漿機的基本資料整例如下給大家參考:


  • 型號:HD 2079
  • 馬達功率:140W
  • 加熱功率:850W
  • 尺寸(常x寬x高) 215X150X300 mm
  • 重量:2.0 公斤
  • 容量:900-1100毫升 (適合2-4人份)
     (以上資料轉載自產品說明書)
 在基本規格上與一般的豆漿機差異不大,至於外觀的設計這屬於於個人偏好的部份,就留給大家自己做評斷。



之前曾經簡單整理過這台豆漿機所訴求的特點,其中之一的"超飽和蒸汽熬煮技術",從外觀就可以看到這個設計結構的一部分。也就是照片上粉紅色上面有蒸汽符號的圓形零件。


這個零件可以很容易就拿起來,他是以矽膠圈(白色)用類似瓶塞的方式,來固定在機頭上蓋的透氣孔上。零件的下方有一個圓形直徑大約11mm的進氣孔,而側面有三個0.6-0.7mm寬的出氣孔,在出氣孔上方則是延伸出去的上蓋。


這個零件在背後有小圖式,只要稍微旋轉就可以直接分為上下兩片,而拆開後就可以看到裡面其實是沒有其他的結構。


可能是因為結構簡單,在這邊我看到了一個奇怪的事。飛利浦果然是大公司,在塑料零件上有標示了材料種類,只是上面標示的3號卻是PP材質。




在我有限的記憶中,3號應該是有含氯的PVC,近年來已經沒有在使用在飲食相關的容器上。而目前比較廣泛使用的PP應該是標示5號。查了一下網頁(請參考環保署網頁),果然如我所記憶的PP應該是5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個零件上是標示3號PP。

(2013/11/25 補充說明:下方有網友提供資訊,說明零件上的的"3"是模具相關標示,材質仍是上方標示的PP材質。因為我沒有辦法進一步確認,所以一併增加在文章中高大家參考。)

再繼續帶大家看一下上蓋的透氣孔, 他是貫穿上蓋結構的孔。從上方看可以看到兩階的設計,靠近面板的部份略寬,而下方則是圓形。而從下方則可以看到不鏽鋼也開了一個孔,在氣孔中也可以看到兩種材質,分別是靠近不鏽鋼的白色部分與靠近面板的紫色部分。這兩部分的材質可能會標示在內部,因為不好意思亂拆朋友的機器,所以目前是不知道實際的材質。




HD2079所訴求的超飽和蒸汽熬煮技術,除了上面這個零件以外,還包含了杯體與上蓋的密閉結合。在這類稱之為微壓的豆漿機中,上下蓋結合固定是一個基本結構設計。

  
從上面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在杯體上緣有寬度將近3cm的凸起而上蓋邊緣則有對應近1cm的凸起。將機頭放入杯體後順時針旋轉,就可以讓機頭卡入杯體。便可以如下圖,從上方把手提起。
(在這邊還是要建議,因為裡面是高溫的液體,任何時候都不建議這樣提起)


 這邊可能要說一下的是,在設計上希望上下蓋接合穩定,所以在雞頭不鏽鋼上緣有加了一條矽膠圈。我個人不喜歡這一條矽膠圈,倒不是因為溫度高的關係,因為矽膠是耐高熱的不會有問題。但是這種活動式的矽膠圈其實很容易藏汙納垢,如果有豆漿或豆渣附著在上面沒清乾淨,下次拿出來要使用的時候,矽膠圈可能已經有藍黑的發霉現象,這一點必需要注意勤於清理。



接著帶大家來看一下其他重要的部分。
首先機頭的部分,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無網的研磨結構,光從刀片的設計,我沒有辦法了解他所宣稱的高速渦流粉碎技術的特點,從刀片的形式到刀片的角度看以來只是一般的無網技術。其他可能的要素,可能在馬達的馬力、攪拌的次數跟時間上有差異,不過可要等後續的實際試用才會比較清楚。
(第一次看我的文章的朋友,請先參考舊文章:豆漿機的基本原理與結構)


另外上面圖片的右上方,可以看到所以豆漿機都會有的防溢電極。但在目前的結構裡,我並沒有看到溫度感應機制。其實之前在燦坤看到這台機器的時候,我就已經發現這個點。所以在九月初我已經寫mail去飛利浦詢問,系統雖然有回覆四個工作天就會給我答覆,但是已經快要一個月了,我還是沒有接到任何的回覆。



接下來最後看到上面這張是杯體內部,可以直接看到搭配無網技術的四條擾流筋。另外檢視杯底的弧度,還有輕微的加熱痕跡,目前判斷是底盤加熱的機種。之後如果朋友林大善人同意讓我拆機器的話,可以進一步做檢視。

以上大概是拿到機器的初步檢視,把一些我所看到的跟大家做分享。


最後,我差點忘了查一下這台豆漿機的"生產履歷"(請參考之前文章)。結果令我意外...


這台飛利浦的HD2079似乎跟東元的XYFYS001/002一樣,是中山美斯特生產的。我一直以為飛利浦大動作併了奔騰之後,已經擴充了屬於飛利浦自己的豆漿機生產線。如此看起來,至少目前飛利浦還是沒有自己的豆漿機生產線。但是技術標籤上,生產廠商是PHILIPS,不知道這中間有沒有什麼失誤的地方。

這幾天希望會有時間再來試用HD2079之後,可以給大家進一步的分享。

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新機上市:東元微壓養生豆漿機XYFYS002,台灣上市

豆漿機在台灣開始流行其實也不過三年的時間,當他是話題商品的時候,大大小小、聽過沒聽過的品牌或廠商人人都想出來趁熱加減賺。但大多的廠商都是一款產品賺到了就收手,只有少部分會推出後續機種。

除了不用去提的九陽以外,我所知道在台灣有推出一款以上豆漿機的廠商還有:

超淨:
 超淨應該是目前除了九陽以外最積極的廠商,一共推出了三款豆漿機,分別是
  • 單層鋼杯體的SBM-1501 (這台是燦坤旗下品牌EUPA TSI-9509E15的姊妹機種)
 
  • 很短暫出現的SBM-1401
 
  • 目前主力的SBM-1301/1302/1312系列


鍋寶:
  • SBM-1700
 
  • SBM-1768 電視購物由阿芳老師代言價格殺到底
 


尚朋堂:
  • SBN-133
  • SBN-135


其實以上各品牌的豆漿機,不管是新舊款或是不同品牌,幾乎都是在材質、功能項目、外型或是豆形式上的差異,在本質上都是屬於無網+底盤加熱的機種。也許是向不同家的家電廠取得商品貼牌進行銷售,在生產或用料的品質上可能會有比較大的差異。

在五月的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了2013年的豆漿機會是"IH"與"微壓"這兩個商品的差異點。前一陣子在follow飛利浦在台灣推出的第一款豆漿機HD2079的過程中,我發現了台灣有另一個品牌,也推出了一款微壓豆漿機。就是現在要介紹的東元微壓養生豆漿機XYFYS002

其實這台XYFYS002 也是東元在台灣推出的第二支豆漿機產品。旗下的第一支XYFYS001是一款有趣的豆漿機,如果有機會還可以在燦坤或是量販店可以看到他在架上展售。

 這支商品特別的地方是,他有一個長相很像九陽五穀精磨器的"超微粉碎器"。 有趣的是這個粉碎器是鎖在杯體的底部,主要的功能也是藉由小空間增加研磨的效率。但是因為沒有實際使用過,所以不知道效果如何。
這次發現的東元第二代的豆漿機,型號是XYFYS002,名稱是微壓養生豆漿機。

在我的角度,我個人認為東元在選擇商品的時候,是有稍微在思考產品差異化的這一點。但比較可惜的是,東元應該是受制於貼牌的模式,所以只能拿到這款算是公版的機型。雖然我沒有拿到機器去反查他的製造廠,但是因為這支商品的外型有太多家廠商(奔騰、海信、美斯特等等)都使用過,所以很容易就可以查到資料。我也就很輕易的找到可以佐證這支商品應該是中山美斯特所生產貼牌的資訊。(前一代XYFYS001也是中山美斯特生產,請參考之前網頁)


因為是在網路上看到這支新商品,目前還沒有在實體通路上看到,經過詢問我周圍也借不到這支商品可以體驗,所以沒有辦法有進一步的測試分享。 不過我想這支商品應該也不會是熱門商品,所以就簡單以上面的資訊分享給大家。

不過在這邊也預告一下,我已經問到飛利浦的HD2079,應該最近就可以拿到手做進一步的試用,甚至拿來跟九陽的產品做比較。請大家稍微耐心等待。

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新機上市:飛利浦豆漿機HD2079台灣上市

周末逛賣場的時候,發現某電器連鎖店已經悄悄的出現了飛利浦的豆漿機。記得在年初的時候,就已經有消息說飛利浦將在台灣退出豆漿機商品,來搶食九陽所打下的台灣豆漿機市場。不過當時推測,可能也因為在中國大陸飛利浦在豆漿機專利官司上(請參考今年五月文章:九陽打敗飛利浦,豆漿機專利權官司落幕),被九陽打敗而延遲。
 

不過,飛利浦畢竟是小家電的強者,還是會調整產品的方向推出新產品,於是八月下旬新款的飛利浦豆漿機在台灣上市了。目前只有在賣場大略看了一下產品,還沒有機會可以深入檢視跟測試這台機器,所以先就目前有限的資訊來跟大家做分享。

(圖片及資料來源:飛利浦官網)
型號:HD2079
製漿量: 0.9-1.1公升
加熱功率:850 W
研磨機制:無網,四葉刀頭 (杯體內擾流條X4)
加熱機制:底盤加熱
杯體形式:雙層,內外不銹鋼
功能:(6) 乾/濕豆豆漿、五穀豆漿、米糊、蔬菜汁、蔬菜濃湯

以上面的基本規格來說,是主流的非九陽陣營的基本規格。但是在產品說明中,有看到以下幾個特色,其中第1項,應該就是這個產品訴求【全營養免率豆漿機】的技術支持點:

1. 高速渦流粉碎技術

(圖片及資料來源:飛利浦官網)

飛利浦在中國大陸型號HD2071的產品上,企圖使用的導流杯在專利訴訟失利之後,在研磨上還是只能以早期的無網技術為為基礎來發展。這次在研磨技術上提出的高速渦流粉碎技術,到目前為止我找不到任何相關的說明資料,能夠幫助我了解這個技術的特色。一般來說在渦流式的粉碎設備,有兩個關鍵的因素:馬達轉速與導流效率。以目前的規格看起來,也許是馬達轉速以及杯體內四支擾流條的設計做支持。在官網上,有宣稱可以提升20%的可溶性蛋白質,當然比較的基準是已經在中國大陸上市多時(台灣標註即將上市)的HD2072。不過因為也沒有其他機種的交叉比對資料,所以目前無從比較起。

2. 超飽和蒸汽熬煮技術


(圖片及資料來源:飛利浦官網)
在五月的文章:2013年豆漿機發展方向-微壓與IH 中有寫到,在非九陽陣營的品牌,會以微壓產品做為主要訴求來對抗九陽。其實中國大陸包括知名的蘇泊爾及被飛利浦併購的奔騰,已經在去年就推出微壓豆漿機,號稱可以提升進行更好的熬煮。飛利浦6月在中國大陸推出這款HD2079時,已經將微壓這個名詞改為超飽和蒸汽技術。在檢視結構之後,設計上將豆漿機上蓋與杯體之間改為旋轉式密合的結構,同時在上蓋的部分增加了一個蒸汽出口,藉由這樣的結構減少加熱過程中蒸汽的逸出。這樣的設計,類似蓋上鍋蓋的效果,但是蒸汽出口的設計並不十分精細,所以這樣的設計對於熬煮的幫助實際效果應該有限。

3. 旋轉式上蓋

旋轉式上蓋其實是因應前一點的設計而來,並沒有太多其他的效用。


個人心得:
目前這支產品的售價大約是5800-5990之間,跟九陽在台灣的高階機種差不多,對比競爭的意味相當濃厚。從飛利浦官網的說明,可以看的出來這支產品主要用來跟九陽競爭的訴求,應該就是高速渦流粉碎技術。但是以目前的結構看起來,我對這樣的訴求是否能勝過九陽的小空間設計(請參考2011年的文章:豆漿機的基本原理與結構)持比較保留的態度,畢竟四支擾流條的設計不是新的,無網等級的效果可以提升的程度應該是有限,否則之前飛利浦為什麼要冒著侵權的風險,去研發所謂導流杯的設計呢?

希望之後有機會可以拿到飛利浦這台機器進行試用,能夠有更多的心得可以分享給大家。

2013年5月14日 星期二

九陽打敗飛利浦,豆漿機專利權官司落幕

這一年似乎沒有什麼豆漿機的新鮮事,可能是因為豆漿機市場感覺已經退燒,讓豆漿機已經不是熱門新商品,就慢慢成為一般人家中電器的基本選項。其實我個人的立場,覺得這樣可能是比較健康的發展,不然一台好好的豆漿機,因為一時感到新奇買了回去,用了幾次就量在旁邊,一方面是浪費,也可惜了那一台豆漿機。

不過在前幾個禮拜,在大陸看到幾篇小小的新聞,裡面有提到關於九陽與飛利浦在豆漿機上的專利權官司有了初步的結果。


 這篇報導中九陽跟飛利浦的專利訴訟,其實也只是山東那邊提出的十個知識產權的案例之一,所以在搜尋幾篇報導裡也都沒有寫到比較細節的內容。

在我印象中飛利浦的豆漿機在中國是在2011年下半年上市的,在之前寫的<對岸豆漿機的市場佔比>那篇文章中,在市場資料裡,第一次出現了飛利浦豆漿機的資料。印象中在店裡看到的是下面這一款產品。

(圖片來源:中國飛利浦官網)

 不過那時候看到的飛利浦豆漿機,跟九陽以外市面上99%的一般豆漿機一樣,是無網設計的豆漿機,在其他功能與設計上,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所以在2011上市之後應該也沒有什麼太特別的地方,以飛利浦的品牌進行行銷。

這樣的產品設定,應該不會有什麼專利侵權的問題,如果這樣的產品設計有狀況,那幾乎所有的豆漿機都會有專利權侵犯的疑慮。花了一點時間,我找到了一個可能疑似成為侵權的設計【導流杯】。

 (圖片來源:人民網)

這款在2012年年底上市的飛利浦豆漿機HD2071,增加了一般無網豆漿機 沒有的導流杯,與九陽的研磨設計一樣,運用了小空間聚流的原理,藉此提高食材碰裝與研磨的效果。看過九陽豆漿機產品的人,可能會有熟悉的感覺,導流杯的設計與九陽中階的五穀精磨器的設計是相似的。兩者之間的差別,只有在九陽精磨器的底部是開放的,而飛利浦的導流杯的底部是開放的。

(原始圖片來源:網路)

除了這樣的設計看起來很像,有可能造成侵權以外,其實目前在中國飛利浦的官網上,同樣的機型已經看不到導流杯的設計了。在研磨技術上,全系列都使用的基本的無網技術。官方已經將這樣的設計取消,推論是這個設計導致侵權問題產生的機率很大。

不過也在搜尋資料的過程中,看到台灣的網站也發出了這個事件的相關訊息。
(新聞來源:YAHOO奇摩理財)
 
雖然是類似的設計,但是還是有小小的差異,很可惜不知道誰的效果比較好,因為產品已經停售,也應該不會有更多的資訊會出現。不過可以確認的是,九陽在研磨技術上一直在發展的小空間聚流的效果是比較好的,只是因為擁有專利,讓其他廠商只能在低階的無網技術上打轉。(研磨技術的說明請參考之前文章:豆漿機的基本原理與構造)


飛利浦在台灣一直是個強勢品牌,進入豆漿機最大的市場這兩三年應該也累積了一些經驗,進入台灣市場應該也是早晚的事,之前可能也因為專利侵權的事而延遲了。既然官司已經塵埃落定,也續不久的將來就會看到飛利浦的豆漿機在台灣上市吧。

2013年1月29日 星期二

豆漿機的外觀設計

回到台灣,終於又可以開始很輕鬆自在的使用網路,所以就打開這荒廢很久的部落格再來跟大家聊聊豆漿機。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其實不是什麼高科技的東西,在上海一個人常常去逛賣場,看到各個品牌豆漿機都長得很像,幾乎每一家的外型跟圖案都很像。就這個問題,我有去問了幾個當地的前輩。得到的答案讓我覺得很驚訝,但是想一想他也完全合乎邏輯。前被給我簡單的回答是:

九陽的豆漿機長什麼樣子,其他的豆漿機就長什麼樣子
九陽的豆漿機用什麼圖案,其他的豆漿機就用什麼圖案

拿大家很熟悉台灣也有賣的九陽D08D來看:
大致的外型,還有產品上花朵的圖案,似乎就成了豆漿機的標準配置,其他品牌大致也會往這個方向去設計。例如在大陸專門用低價殺第一品牌的美的,也是這樣的方向:
改一下機身的線條,換個顏色,不一樣的花朵,就成了另一個很接近但是部一樣的新商品。再來一個大陸品牌蘇泊爾或是有名的飛利浦,也是機身線條改一下,花朵換一下,也成了一個新商品:
在大陸所謂的知名大品牌都是這樣在操作,那些二三線的小品牌怎麼可能會不靠向大西瓜,所以一個個也就這麼往主流靠攏,也就造成了我不管去什麼通路逛,都覺得所有的豆漿機都長的一個樣。但是大陸待一陣子,也會發現就這麼改個外型還算是有品的,過一陣子就會在網路上看到哪裡哪裡打假,那個山寨工廠又被抓到仿冒九陽的豆漿機。這種狠腳色不是抄襲,他是根本仿冒。放冒品會煮出什麼東西,我根本不敢想像,所以還是乖乖的在大通路或專慢店去買。

不過再回頭看一下台灣的豆漿機,似乎也是這樣的狀況。10台有9台豆漿機是有花的圖案,差別只是花大一點小一點,機身的顏色換一下,還有線條改一下。但你說他們差在哪裡?差異的都在外型以外的東西,也就是所謂豆漿機的核心技術上(請參考前面的文章)。

 不過大家應該看花看到有點膩了,我在上海有看到別的圖案,有樹的、有幾何圖形還有乳牛花紋,我想過一陣子大家應該有會都有不一樣的圖案出來了。

2012年7月3日 星期二

我來到了豆漿機的發源地

不知道有沒有人在關注這個部落格,也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這裡很久沒有更新了。不過我想,應該沒有人關心這裡發生了甚麼事,怎麼隔了好幾個月都沒有更新文章了。


其實今年過完年之後,我就被公司調到了上海,也調離了跟豆漿機有關的工作內容。但是雖然如此,我反而更豆漿機更密切,因為 我來到了豆漿機的發源地

(我的220V簡體版九陽豆漿機)
(對!!後面是台灣之光大同電鍋,也是220V版本)

前一陣子也去賣場買了來上海後的第一台豆漿機(我想應該不會有第二台啦),在台灣其實沒有甚麼好選擇的,除了九陽以外,其他都是一些貼牌的產品,也都不是新的或高階的產品線。但是在上海所有的賣場,從百貨公司、連鎖電器、量販店等等等,只有要賣電器的,就會有各個牌子琳瑯滿目的豆漿機可以選。不過因為我是一個人拋妻棄子到上海,所以雖然我還是挑比較貴的九陽,但是我買便宜一點的機型就好了,反正我基本上就是連渣都喝下去。

不過...這邊除了外面賣的東西不一定敢吃以外,連黃豆我都不太敢買。看起來,下次回台灣的時候,要走私ㄧ點豆穀原料過來了。

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

豆漿機與網子的愛恨情仇

前兩天看到某品牌豆漿機的廣告,特別把【無網 好清洗】這件事hilight出來,說明無網的豆漿機是很好清洗的。看到這樣的廣告,我個人覺得存在一個廠商不了解豆漿機的盲點,而消費者看著看著也跟著這麼認為,造成還挺有趣的這麼一個誤解的現象。

其實網子這個東西跟豆漿機之間,一直存在一個若即若離的關係。首先我們要從傳統的豆漿製造方式,與豆漿機的演進過程來看這件事:

1. 傳統的豆漿製作方式:
早期的豆漿製作方式,其實對大家來說也都不陌生,在過去比較物力維艱的年代,很多人的媽媽都會這一套功夫。簡單的程序如下:
  • 泡豆
  • 磨漿
  • 過濾
  • 煮漿
大家如果沒有親自參與到那個過程,那就只會接觸到最後那一杯杯清澈香濃的好喝豆漿。

2. 前期的豆漿機:
在豆漿機剛被開發出來的時候,因為目標是要執行完整的豆漿製造過程,從磨到煮都會涵蓋到豆漿機設計的程序跟結構中。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過濾】就變成一個需要被克服的問題,所以早期的豆漿機是有【網】的,因為希望煮完的成品,可以是沒有渣的豆漿。目前市面上可能還看得到這樣的設計,是三洋的豆漿機。

上圖是可能目前在市面上還看得到的三洋豆漿機,頭片中下段在玻璃杯體中有看到一段銀色金屬的柱狀體,那是豆漿機濾網,上面其實有很細的網孔。使用方式是將網罩取下,並且將黃豆放置在裡面,在磨豆及煮漿的過程中,磨碎的豆渣就不會完全的分布在豆漿中。製漿完畢後取出機頭的同時,也可以連同濾網及豆渣一起取出。

 
這樣的設計,其實是有達成原始構想的目的,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點,細目的濾網在製漿完畢後非常難清洗,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的粗纖維會卡在網目中,並且非常難以清洗。這樣的狀況除了因為蛋白質很容易孳生細菌以外,在之後的使用上,也會妨礙打碎後的豆子釋放營養。因此,這樣的設計就漸漸的被放棄掉,也就幾乎沒有看到所謂"有網"的豆漿機。


3. 近期的豆漿機:
看完前期的"有網"豆漿機,大家應該不難理解為什麼那樣的設計會慢慢被放棄。而近期的豆漿機,還是回歸到附贈一個濾網,讓使用者在煮漿完成之後,手動的用濾網過濾。


在當年豆漿機被發明的時候,是朝著西方的咖啡機的方向前進,在演進的過程中,也已經沒有廠商針對"過濾"這一件事有多作文章。但是以我個人對於豆漿機結構跟流程的認識,現階段豆漿機的設計,要能作到像咖啡機一樣的"自動過濾",不是不可能,但是豆漿機的結構會變得相當複雜跟巨大。這也就是雖然消費者有"過濾"的需求,但是廠商卻沒辦法解決的問題。

順道要提的,也就是我前面說的"誤解"。之前曾經在賣場聽見推銷的小姐說:

九X的有網子不好清洗,我們的沒有網子最好洗。

我想他指的是前代機種的"五穀精磨器",不太了的消費者就這麼的認為九X的豆漿機有網子。



在之前的文章中有寫到過這個不是網子,如果真要解釋他是什麼,他就是一個聚流金屬筒。面寫的那個有過濾功能的才叫網子。要裝個零件,的確是多了一個步驟,但是如果這樣小小的動作可以讓豆子磨得更好,豆漿更香,這應該是值得的。

BTW,個人的習慣是不濾渣,就這麼連渣給喝下去。很多人不這麼作的原因是習慣,因為多少年來已經習慣了過濾的豆漿,有渣感覺就怪怪的。先撇開營養的角度,我們平常也會喝個綠豆沙什麼的,不也都是連著渣一起喝嗎? (還有綠豆殼)
如果要過濾的話,因為現在豆漿機技術愈來愈好,豆子愈打愈細,其實每一家附的網子都不好用,還是用豆漿布濾的乾淨,只是剛煮出來的豆漿很燙,也不能擠,只好吊掛在那邊讓他慢慢滴。不過之前在網路上,有看到人建議使用"麵切",也就是燙麵的網籃搭配豆漿布加壓,如果真的在意又不嫌麻煩,這樣還真是一個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