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網子這個東西跟豆漿機之間,一直存在一個若即若離的關係。首先我們要從傳統的豆漿製造方式,與豆漿機的演進過程來看這件事:
1. 傳統的豆漿製作方式:
早期的豆漿製作方式,其實對大家來說也都不陌生,在過去比較物力維艱的年代,很多人的媽媽都會這一套功夫。簡單的程序如下:
- 泡豆
- 磨漿
- 過濾
- 煮漿
2. 前期的豆漿機:
在豆漿機剛被開發出來的時候,因為目標是要執行完整的豆漿製造過程,從磨到煮都會涵蓋到豆漿機設計的程序跟結構中。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過濾】就變成一個需要被克服的問題,所以早期的豆漿機是有【網】的,因為希望煮完的成品,可以是沒有渣的豆漿。目前市面上可能還看得到這樣的設計,是三洋的豆漿機。
上圖是可能目前在市面上還看得到的三洋豆漿機,頭片中下段在玻璃杯體中有看到一段銀色金屬的柱狀體,那是豆漿機濾網,上面其實有很細的網孔。使用方式是將網罩取下,並且將黃豆放置在裡面,在磨豆及煮漿的過程中,磨碎的豆渣就不會完全的分布在豆漿中。製漿完畢後取出機頭的同時,也可以連同濾網及豆渣一起取出。
這樣的設計,其實是有達成原始構想的目的,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點,細目的濾網在製漿完畢後非常難清洗,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的粗纖維會卡在網目中,並且非常難以清洗。這樣的狀況除了因為蛋白質很容易孳生細菌以外,在之後的使用上,也會妨礙打碎後的豆子釋放營養。因此,這樣的設計就漸漸的被放棄掉,也就幾乎沒有看到所謂"有網"的豆漿機。
3. 近期的豆漿機:
看完前期的"有網"豆漿機,大家應該不難理解為什麼那樣的設計會慢慢被放棄。而近期的豆漿機,還是回歸到附贈一個濾網,讓使用者在煮漿完成之後,手動的用濾網過濾。
在當年豆漿機被發明的時候,是朝著西方的咖啡機的方向前進,在演進的過程中,也已經沒有廠商針對"過濾"這一件事有多作文章。但是以我個人對於豆漿機結構跟流程的認識,現階段豆漿機的設計,要能作到像咖啡機一樣的"自動過濾",不是不可能,但是豆漿機的結構會變得相當複雜跟巨大。這也就是雖然消費者有"過濾"的需求,但是廠商卻沒辦法解決的問題。
順道要提的,也就是我前面說的"誤解"。之前曾經在賣場聽見推銷的小姐說:
九X的有網子不好清洗,我們的沒有網子最好洗。
我想他指的是前代機種的"五穀精磨器",不太了的消費者就這麼的認為九X的豆漿機有網子。
在之前的文章中有寫到過這個不是網子,如果真要解釋他是什麼,他就是一個聚流金屬筒。面寫的那個有過濾功能的才叫網子。要裝個零件,的確是多了一個步驟,但是如果這樣小小的動作可以讓豆子磨得更好,豆漿更香,這應該是值得的。
BTW,個人的習慣是不濾渣,就這麼連渣給喝下去。很多人不這麼作的原因是習慣,因為多少年來已經習慣了過濾的豆漿,有渣感覺就怪怪的。先撇開營養的角度,我們平常也會喝個綠豆沙什麼的,不也都是連著渣一起喝嗎? (還有綠豆殼)
如果要過濾的話,因為現在豆漿機技術愈來愈好,豆子愈打愈細,其實每一家附的網子都不好用,還是用豆漿布濾的乾淨,只是剛煮出來的豆漿很燙,也不能擠,只好吊掛在那邊讓他慢慢滴。不過之前在網路上,有看到人建議使用"麵切",也就是燙麵的網籃搭配豆漿布加壓,如果真的在意又不嫌麻煩,這樣還真是一個好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