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敬請期待飛利浦HD2079產品評測
顯示具有 超微精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超微精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新機上市:飛利浦豆漿機HD2079台灣上市

周末逛賣場的時候,發現某電器連鎖店已經悄悄的出現了飛利浦的豆漿機。記得在年初的時候,就已經有消息說飛利浦將在台灣退出豆漿機商品,來搶食九陽所打下的台灣豆漿機市場。不過當時推測,可能也因為在中國大陸飛利浦在豆漿機專利官司上(請參考今年五月文章:九陽打敗飛利浦,豆漿機專利權官司落幕),被九陽打敗而延遲。
 

不過,飛利浦畢竟是小家電的強者,還是會調整產品的方向推出新產品,於是八月下旬新款的飛利浦豆漿機在台灣上市了。目前只有在賣場大略看了一下產品,還沒有機會可以深入檢視跟測試這台機器,所以先就目前有限的資訊來跟大家做分享。

(圖片及資料來源:飛利浦官網)
型號:HD2079
製漿量: 0.9-1.1公升
加熱功率:850 W
研磨機制:無網,四葉刀頭 (杯體內擾流條X4)
加熱機制:底盤加熱
杯體形式:雙層,內外不銹鋼
功能:(6) 乾/濕豆豆漿、五穀豆漿、米糊、蔬菜汁、蔬菜濃湯

以上面的基本規格來說,是主流的非九陽陣營的基本規格。但是在產品說明中,有看到以下幾個特色,其中第1項,應該就是這個產品訴求【全營養免率豆漿機】的技術支持點:

1. 高速渦流粉碎技術

(圖片及資料來源:飛利浦官網)

飛利浦在中國大陸型號HD2071的產品上,企圖使用的導流杯在專利訴訟失利之後,在研磨上還是只能以早期的無網技術為為基礎來發展。這次在研磨技術上提出的高速渦流粉碎技術,到目前為止我找不到任何相關的說明資料,能夠幫助我了解這個技術的特色。一般來說在渦流式的粉碎設備,有兩個關鍵的因素:馬達轉速與導流效率。以目前的規格看起來,也許是馬達轉速以及杯體內四支擾流條的設計做支持。在官網上,有宣稱可以提升20%的可溶性蛋白質,當然比較的基準是已經在中國大陸上市多時(台灣標註即將上市)的HD2072。不過因為也沒有其他機種的交叉比對資料,所以目前無從比較起。

2. 超飽和蒸汽熬煮技術


(圖片及資料來源:飛利浦官網)
在五月的文章:2013年豆漿機發展方向-微壓與IH 中有寫到,在非九陽陣營的品牌,會以微壓產品做為主要訴求來對抗九陽。其實中國大陸包括知名的蘇泊爾及被飛利浦併購的奔騰,已經在去年就推出微壓豆漿機,號稱可以提升進行更好的熬煮。飛利浦6月在中國大陸推出這款HD2079時,已經將微壓這個名詞改為超飽和蒸汽技術。在檢視結構之後,設計上將豆漿機上蓋與杯體之間改為旋轉式密合的結構,同時在上蓋的部分增加了一個蒸汽出口,藉由這樣的結構減少加熱過程中蒸汽的逸出。這樣的設計,類似蓋上鍋蓋的效果,但是蒸汽出口的設計並不十分精細,所以這樣的設計對於熬煮的幫助實際效果應該有限。

3. 旋轉式上蓋

旋轉式上蓋其實是因應前一點的設計而來,並沒有太多其他的效用。


個人心得:
目前這支產品的售價大約是5800-5990之間,跟九陽在台灣的高階機種差不多,對比競爭的意味相當濃厚。從飛利浦官網的說明,可以看的出來這支產品主要用來跟九陽競爭的訴求,應該就是高速渦流粉碎技術。但是以目前的結構看起來,我對這樣的訴求是否能勝過九陽的小空間設計(請參考2011年的文章:豆漿機的基本原理與結構)持比較保留的態度,畢竟四支擾流條的設計不是新的,無網等級的效果可以提升的程度應該是有限,否則之前飛利浦為什麼要冒著侵權的風險,去研發所謂導流杯的設計呢?

希望之後有機會可以拿到飛利浦這台機器進行試用,能夠有更多的心得可以分享給大家。

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豆漿機的基本原理與結構(一)

(常備測試機,九陽與超淨)

豆漿機是十幾年前,對岸九陽發明的
簡單看豆漿機的結構很簡單,就是把黃豆等食材打碎之後煮熟
所以我們可以把豆漿機分成四個大部來看

Part-01 研磨機制
打碎...大家可能覺得不就跟果汁機一樣通通丟進去,加水之後裡面的刀片就可以打得很碎了?
好像對,但是其實也沒那麼簡單。
原因是在於豆漿機因為還有加熱煮沸的功能跟機制,所以不能像生機調理機那樣,把所有的設計全部集中在打豆子這一部分。
在有限的空間與結構的限制上,如何能有效的將黃豆等食材有效的研磨,就變成了研發設計的重點了。黃豆等食材要能磨的細緻,在煮的過程中蛋白質等營養才容易釋放出來。但是除了打得細以外,還要打的均勻,有的細有的粗,也是一種浪費。最早的豆漿機,其實在研磨的設計上,就是參考了果汁機的設計。


果汁機的刀片,在機體的中心,在杯體內壁會有3-6個不等的突起這些突起的目的,是希望刀片旋轉帶動的渦流,可以因為這些突起的塊狀,讓被離心力甩到周圍的食材,可以再進到中心被刀片所切割或擊碎。


(超淨第一代 SBM-1501)


早期的豆漿機,簡單的應用了這樣的原理,所以就在搭配刀片與杯體形成最初的研磨機制。這樣的設計會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點,因為模組的設計並沒有辦法跟果汁機一樣,所以他形成的渦流,並不會像我們看到果汁機在運轉時,除了有平面的旋轉以外,還會有有效率的立體垂直流動。因而無網的設計,在杯體這一個大空間中,相對緩慢而雜亂的流動,也因此黃豆與刀片的碰撞次數減少,同時也比較達成均勻的研磨效果。




(九陽DJ13M-C08)


九陽身為豆漿機的發明者,自然也了解這樣的問題點,因而著手試圖改善這樣的問題。改善這個問題點的研磨機制,就是增加了導流的裝置。他運用的是拉法爾管原理,簡單的說就是【管徑愈小,流速愈快】,運用九陽稱之為五穀精磨器的裝置,讓刀片帶動的渦流,形成一個平面與垂直配合的立體環流。同時也因為小管徑造成高流速,有效的將杯底的黃豆吸進精磨器中進行研磨。小空間有效的研磨,高流速也可以幫助豆子增加與刀片碰撞的次數,除了磨得更細,也磨得更均勻。


(左:九陽DJ13M-C08、右:九陽DJ13M-D08D)

這兩三年,九陽又提出了另一種研磨機制的設計稱為超微研磨系統,一樣是以小空間為基本原理,將原來需要另外加上去的精磨器縮小,並且一體化。並且讓刀片的距離更接近杯底,讓研磨的效果更好。(請參考對岸媒體的報導)

在研磨機制的部分,寫起來好像在寫九陽的技術發展史,不過也的確只有九陽在豆漿機研磨機制上有投入比較多的心力。目前九陽以外的品牌,幾乎都只是沿用最早的無網設計。這也是在台灣,我們除了九陽的豆漿機以外,其他的品牌一律是以無網的設計為主。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