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豆漿機的基本原理與結構(一)
豆漿機是十幾年前,對岸九陽發明的
簡單看豆漿機的結構很簡單,就是把黃豆等食材打碎之後煮熟
所以我們可以把豆漿機分成四個大部來看
Part-01 研磨機制
打碎...大家可能覺得不就跟果汁機一樣通通丟進去,加水之後裡面的刀片就可以打得很碎了?
好像對,但是其實也沒那麼簡單。
原因是在於豆漿機因為還有加熱煮沸的功能跟機制,所以不能像生機調理機那樣,把所有的設計全部集中在打豆子這一部分。
在有限的空間與結構的限制上,如何能有效的將黃豆等食材有效的研磨,就變成了研發設計的重點了。黃豆等食材要能磨的細緻,在煮的過程中蛋白質等營養才容易釋放出來。但是除了打得細以外,還要打的均勻,有的細有的粗,也是一種浪費。最早的豆漿機,其實在研磨的設計上,就是參考了果汁機的設計。
果汁機的刀片,在機體的中心,在杯體內壁會有3-6個不等的突起這些突起的目的,是希望刀片旋轉帶動的渦流,可以因為這些突起的塊狀,讓被離心力甩到周圍的食材,可以再進到中心被刀片所切割或擊碎。
早期的豆漿機,簡單的應用了這樣的原理,所以就在搭配刀片與杯體形成最初的研磨機制。這樣的設計會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點,因為模組的設計並沒有辦法跟果汁機一樣,所以他形成的渦流,並不會像我們看到果汁機在運轉時,除了有平面的旋轉以外,還會有有效率的立體垂直流動。因而無網的設計,在杯體這一個大空間中,相對緩慢而雜亂的流動,也因此黃豆與刀片的碰撞次數減少,同時也比較達成均勻的研磨效果。
九陽身為豆漿機的發明者,自然也了解這樣的問題點,因而著手試圖改善這樣的問題。改善這個問題點的研磨機制,就是增加了導流的裝置。他運用的是拉法爾管原理,簡單的說就是【管徑愈小,流速愈快】,運用九陽稱之為五穀精磨器的裝置,讓刀片帶動的渦流,形成一個平面與垂直配合的立體環流。同時也因為小管徑造成高流速,有效的將杯底的黃豆吸進精磨器中進行研磨。小空間有效的研磨,高流速也可以幫助豆子增加與刀片碰撞的次數,除了磨得更細,也磨得更均勻。
這兩三年,九陽又提出了另一種研磨機制的設計稱為超微研磨系統,一樣是以小空間為基本原理,將原來需要另外加上去的精磨器縮小,並且一體化。並且讓刀片的距離更接近杯底,讓研磨的效果更好。(請參考對岸媒體的報導)
在研磨機制的部分,寫起來好像在寫九陽的技術發展史,不過也的確只有九陽在豆漿機研磨機制上有投入比較多的心力。目前九陽以外的品牌,幾乎都只是沿用最早的無網設計。這也是在台灣,我們除了九陽的豆漿機以外,其他的品牌一律是以無網的設計為主。
(待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